首页

说名道姓

姓名的避讳风俗趣谈

2012年10月17日 中华隆取名网

    姓名的避讳风俗趣谈

    姓名有哪些避讳呢?今天我们就针对姓名的避讳谈谈。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林黛玉每次遇到“敏”字,都会错念成“密”。

    这不是兰质蕙心的林黛玉犯错,而是因为林黛玉之母叫贾敏。黛玉的有心错念,就是姓名学上一个有最常见的风俗——姓名避讳。 

    在封建社会,姓名避讳是非常严格的。犯之者轻则不忠不孝,重则有性命之虞。

    按当时的风俗,对帝王、圣人、长官、父母(包括祖父母)以及其他氏族尊长的名字,都必须回避。不仅在说话或者写文章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如果实在不能避开,必须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

    按《容斋随笔·帝王讳名》中的说法:“帝王讳名,自周世始有此制。”可见姓名避讳的风俗由来已久。今天湖北的荆州,在秦为楚地,为避讳秦始皇的父亲楚而改名。今天的正月在秦时为避开嬴政的名讳,改名为一月。中药“玄参”在清代为避开康熙的名讳玄烨,改为“元参”。一直到中华民国,袁世凯还将“元宵”改为“汤圆”。

    才高八斗的唐代诗人李贺之所以一生无缘功名,只是因为其父名“李晋肃”,因而终身不得为进士。据说,阅卷者为李贺的文才叹服,但是有人进谗,说李贺一旦中了进士,就是“李进士”,这可和他父亲的名讳大为近似。一代鬼才,遂“凌云空负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为姓名避讳而产生这样的悲剧,让人为之唏嘘。

    其实,对姓名的避讳,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了姓名的尊严和价值。

    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的乡间,还是把直呼对方尊长的姓名,作为侮辱对方的手段。

    余秋雨先生曾经津津乐道地披露过当年两个山西商人雷履泰和毛鸿岁羽之间用姓名斗法的故事。两人一起创办了日升昌票号,曾经肝胆相照齐心协力。可后来因为生意上的纠纷,二人开始明争暗斗,乃至大打出手,最后分道扬镳,老死不肯往来。

    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儿孙的取名上大做文章:雷履泰把自己孙子取名雷鸿岁羽,而毛鸿岁羽也如法炮制将自己孙子取名毛履泰。

    我们也许能从中看到中国商业伦理的扭曲和幼稚,看到晋商最终没落的泼皮气象,但这个故事在另一个意义上独特映射出姓名学的价值,却仿佛无可替代。

    对对手的最高侮辱,就是侮辱其姓名。

    商人之间斗法尚且如此,文人之间的姓名戏谑更是屡见不鲜。

    据说,鲁迅先生笔下的金心异,就是影射他的论敌钱玄同先生。

    在中国金石领域的鲁赤水,很难不让人想起齐白石先生。

    其实,这个鲁赤水就是康生。他取此名,表明自己的艺术水平和齐白石在伯仲之间。

    闲话少叙。在婴儿给宝宝起名的实践中,仍然主张有适当的避讳的。比如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的名讳,婴儿认为还是应当回避为好。这既是对长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种慎终追远的情怀,是符合中国姓名学的基本精神的。

电脑版 -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