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说名道姓

扬州街巷村庄地名

2011年09月25日 中华隆取名网

  古城扬州素有“巷城”之誉,仅新中国成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之多。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者达20米以上,窄者有2米多宽,最窄的仅70厘,俗称“一人巷”。街巷最密处,尤以国庆路东营头巷至五巷为甚。

  扬州的街巷纵横曲折,但多有相通。街巷的名称,亦多有典故流传。如:旌忠巷、双忠祠、史可法路等,均为颂扬扬州历史上的守卫城市的英烈岳飞、李庭芝、姜才、史可法等人而命名;又如三元巷、正谊巷、太傅街、青莲巷、徐凝门街,系纪念出生于扬州或曾在扬州游历的历代著名文人吕溱、王昂、李易、董仲舒、阮元、李白、徐凝而命名;再如:南北柳巷、讲经墩、螃蟹巷、黑婆婆巷等,均缘起于与该巷有关的民间传说,而传说的内容,又多为劝人为善的伦理道德;其他如按地形特征而命名的犁头街、龙背、鹅颈项湾等,因街巷中某一时期住户的共同爱好及特色而取名的金雀巷、金鱼巷、芍药巷等,以及用集中于街巷中的作坊、店铺的行业取名的雀笼巷、打铜巷、皮市街等等。

  各县(市)的乡镇,旧有街道布局都很简单,均随地貌的势态而定。新中国成立后,各乡镇日趋繁荣,街道布局整齐,数量亦有增加。其新街道的名称,多以新名词命名。如:工农巷、东进路、繁荣街等,颇具时代风采。

  旧时的村庄多为单一家族聚居,故多数村庄常冠姓氏于村名之前,如:王庄、贾村。后又出现了不少不同姓氏杂居的现象,如:七姓、八户、霍陈、三合。在山区和水网地区,住户散居的现象较普遍。有的村庄以地理形势命名,如:郭岔、缨棣、西平;有的临水近河,村庄名字也与水有关,如:龙溪、顾家荡、刘家潭、郭家渡;有的以村庄里的典型建筑物为村庄的名字,如:宝塔尖、牌坊、薛楼、陈厍;有的村庄以其地的特产或店铺命名,如:桃园、朴席湾、戴窑、油坊、白米、卜碾、蒋家榨;有的村庄以旧有寺庙为村庄名,如:司徒庙、湖庵、三官殿;有的则以旧驻军地名为村庄名,如:堡城、耿官营、前营;有的村庄以历史传说故事为名字,如:玉带、露筋、见龙、圣棠;有的村庄名称反映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太平、悦来、新景、迎丰;当同一家族分居几个村庄时,则以其相对的地理位置命名,如:后林、上刘、东高、南徐;或者以宗支、规模来命名,如:袁一门、小邹、李三房;也有以建庄先后顺序命名的,如:黄一、黄二。有一些村庄的命名则带有革命战争纪念意义,如:东进、克祥、武坚等。 

电脑版 - 中华隆取名网© 版权所有